12月6日下午,“國企改革看山東”主題采訪團走進水發集團。2009年,水發集團由省政府批準組建,2017年劃歸省國資委統一監管。10余年時間里,水發集團從僅有9個人的企業成長為員工3萬人,實現資產從零到破千億、闖入中國五百強的發展奇跡,這樣的發展速度在國企發展史上并不多見。
采訪中,“吉電入魯”風電項目備受關注,半年投資35億,雖然東北頻降暴雪不利施工,但年內仍可實現發電。相比之下,與水發一同進場的同行,有的才剛搭好項目部。
水發集團總經理助理、水發能源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鄭清濤介紹,“吉電入魯”風電項目從設計、施工建設到后期運維,水發能源集團已形成專業優勢,不僅節省成本,也可提高效率。從經濟效益看,項目運行后一年可發20億度電,每天可創造150萬收入,提前一年竣工企業就能增收6億元。
而這樣的高效率就是“水發速度”,水發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振欽表示,從成立至今,水發集團營收、利潤、資產三項指標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99%、133%、61%。去年,營業收入增長112%,今年1-10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6%,凈利潤達6.8億元,同比增長71%。2020年,克服疫情影響逆勢大幅增長,資產總額1418億元,實現營業收入452億元,首次躋身中國企業500強。而今年,水發集團營收將超700億元,資產總額達1600億元。其利潤、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133%、61%。
正是這樣的速度與效率,一個從零起步的國企,12年間,從水務產業出發,陸續開拓出農業、環保、清潔能源產業,實現跨越式發展。
起步之初,水發集團主要承擔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任務。水利建設是典型的公益性產業,具有投資大、周期長、收益低等特點。為了更好地服務水利事業發展,同時實現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,集團提出了“公益支撐經營、經營反哺公益”的經營思路,確立了“根植水務、聚焦民生、適度多元”的產業戰略,明確了聚焦“生態、環保、民生”領域的發展方向。山東是農業大省、資源能源消耗大省,但在農業和環保領域缺乏大型企業集團支撐引領,特別是省屬企業在當時基本還是空白,與國資定位和省委、省政府的期望很不相稱,同時農業和環保又是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,市場前景廣闊,產業層次較低,經營主體散亂,正是產業資本進入的大好時機?;谶@些認識,水發集團果斷向現代農業和環境保護(包括清潔能源)產業進軍。
經過幾年的努力,集團打造了水務、農業、環保三大省級平臺和清潔能源產業集群,構建起政策支持、前景廣闊、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體系,四大業務板塊產業規模均居省內第一、國內前列。
去年,集團根據各個板塊涉及細分產業眾多的特點,又創造性提出了行業首位度引領戰略,從規模、科技、品牌、人才四個維度協同發力,著力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細分產業,著力打造一批細分產業單項冠軍企業。根據這一戰略,集團提出“不符合首位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上,不符合首位度要求的業務加快退出”。目前集團18個細分產業位居國內前十,其中12個國內前三、5個單項冠軍。(齊魯晚報·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)